管理学基础 [602326]

602326

2025秋季学期
12526人加入学习
(73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1、管理系统的概念: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管理系统的构成是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媒介、管理环境组成。

(1)目标——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2)管理主体——单个管理者、管理者群体、管理机构

(3)、管理对象——组织、资源或要素、活动

组织——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宗教组织、军事组织、其他社会组织。

资源或要素——包括人员、资金、设备、时间、信息。

(4)管理媒介——管理机制、管理方法

(5)管理环境是实施管理的内外因

[展开全文]

计划的含义

计划:管理者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内容

计划要素:目标《why为什么 为何》

规定内容:数量质量等行动结果

考虑因素: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市场与环境的可能,自身条件与资源的制约

“要我做”和“我要做”的结果大相径庭

what<所有的全部》

计划要素:任务

规定的内容:行动内容,实现目标的具体活动

考虑因素:目标与任务的因果关系

when《当。。。时》

计划要素:步骤

规定内容:各项活动开始 结束时间

考虑因素:任务的衔接关系,所需时间的跨度

where<在哪里》

计划要素:环境

规定内容:具体活动的实施地点或场所

考虑因素: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

who<谁》

计划要素:实施者

规定内容: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

考虑因素:职能与分工,责权分配,资源分布

[展开全文]

管理系统动力产生与运作的机理

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

由经济规律决定——物质利益吸引

由经济规律决定——物质利益吸引

由社会规律决定——行政权威

由社会心理规律决定——教育和激励

[展开全文]

二、管理的自然性

1、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因而,它具有与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2、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三、管理的社会性

1、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股具有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展开全文]

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2、管理活动一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人类

[展开全文]

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目标

2、管理的对象是指组织活动(事),组织资源(人)

3、管理的事要求:(1)做到位,就要考虑事情的细节。(2)有突破就是人员意愿达到,要有能力。

4、管理的本质:协调三层管理者

5、三层管理者指的是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6、高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前面责任

7、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者

8、基层管理者——仅管理一线的作业人员

9、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展开全文]

1:管理者技能:概念,技术,人际,行政

 

[展开全文]

创造新能力

具有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

[展开全文]

德鲁克 计划 提高劳动生产率 

[展开全文]

一、管理环境

1、外部特定环境:(1)与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具体环境条件;(2)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

2、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物质环境、组织的文化环境

[展开全文]

一、管理环境

1、外部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

2、政治环境——它是指制约和影响组织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系统

2、经济环境——一个组织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

总体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1)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经济水平。

(2)经济结构由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组成

(3)经济水平它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4)经济体制是指规定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的关系,影响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5)经济政策是指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物资流通政策、金融政策、对外贸易政策

3、社会文化环境指y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

4、法律环境它指与组织相关的社会法律系统及其运行状态。良好的法律环境,对守法组织的良性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5、技术安静它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变革,正从根本上影响着组织模式的变革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展开全文]

一、管理者的技能

1、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又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2、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是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3、管理者的技术技能是管理者掌握与运行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4、管理者的人际技能是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5、管理者的行政技能是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

6、高层管理者着重对概念技能的需要,依次是人际技能、人际技能、行政技能的需要。而基层管理者着重对技术技能的需要。

 

 

[展开全文]

1、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包括(1)政治与文化素质。(2)业务素质(3)身心素质。(4)创新素质

2、政治与文化素质——是政治坚定、敏锐性;事业心、责任感;思想境界与品德情操;人文素养与广播的文化知识

3、业务素质——管理者在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的知识与能力

4、身心素质——管理者本人的身体状况与心里条件

5、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6、管理者的情商:(1)自我感知(2)自我调控(3)自我激励(4)感知他人(5)情感融通(6)激励他人

7、管理者在对他人情感认知与吉利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协调,实现人际情感高度融通、组织高度和谐,可以更有效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展开全文]

一、管理系统

1、管理系统的构成: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媒介和管理环境组成

(1)管理目标——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2)管理主体——单个管理者、管理者群体、管理机构

(3)管理对象——组织、资源或要素、活动

(4)管理媒介——管理机制、管理方法

(5)管理环境——实施管理的内外因素

[展开全文]

二、管理的社会性

1、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联系,具有社会性

2、事理——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国青、符合科学、有效可行,坚持动态清零实质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事理——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

4、政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设计和安排,都凸显了人民利益至上、维护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5、政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然能够调动更多广泛的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政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7、学理——引进的管理方法,必须做好本土化改造,根据实际,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

[展开全文]

一、管理的自然醒

1、管理的自然性是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的理论依据

2、虚心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是提高管理技能的一条捷径

[展开全文]

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2、管理活动——一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人类

3、最早的管理时代——商朝

 

[展开全文]

1、管理的目标——组织目标

2、管理的本质——协调

3、管理的对象——人和事

4、管理的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的层级——高层、中层、qi

[展开全文]

管理环境 外部 内部

外部一般环境

政治环境  制约和影响组织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系统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经济水平 经济体制 经济政策)一个组织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 

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 文化水平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价值观念等

法律环境 

与组织相关的社会法律系统及其运行状态

良好的法律环境,对守法组织的良性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技术环境

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变革,正从根本上影响着组织模式的变革和管理方式

外部特定环境

与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具体环境条件

顾客

为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支付货币的个人或组织

竞争对手

组织的竞争对手是同组织竞争资源的其他组织

供应商

为其他组织提供资源的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两个或更多的组织,通过合资合作或其他方式达成协议,伙伴成员间共享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长期性,战略性的协同发展关系

政府部门管理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营造制定环境,使不同组织再同等的政策环境下竞争,或支持,或控制组织的发展

新闻媒介

是塑造组织形象的把关人

是组织与外界沟通的中介

是对于组织具有反馈信息的功能

内部环境

组织物质环境

组织的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 财力资源 技术资源等

管理者应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这些资源并有效的使用

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组织文化环境

组织文化 是一个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

组织文化影响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等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

 

[展开全文]

课程特色

文档(41)
视频(37)
考试(5)
图文(1)